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沈阳市鼓励华侨、港澳同胞投资的规定

时间:2024-07-02 13:19:5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3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沈阳市鼓励华侨、港澳同胞投资的规定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沈阳市鼓励华侨、港澳同胞投资的规定

沈政令[1997]29号


第一条 为鼓励华侨、港澳同胞来我市投资兴办企业,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华侨和香港澳门同胞投资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华侨、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
第三条 鼓励华侨、港澳同胞以资金、技术、设备等方式,来沈投资兴办独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以下简称华侨投资企业);鼓励华侨、港澳同胞通过各种渠道帮助我市的企业在国际市场融入资金、包装上市、委托管理以及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
第四条 鼓励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通过海外亲友为我市招产引资、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五条 在我市投资的华侨、港澳同胞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投资企业从境外聘请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可以申请办理多次出入境的证件。
第六条 华侨、港澳同胞投资者在我市的资产、所得的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可依法转让和继承。
第七条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华侨、港澳同胞,经区、县(市)或有关部门推荐,市侨办审核后,报市政府批准,可授予“沈阳市荣誉市民”称号。
(一)曾经在我市生活、学习、投资、合作过,与我市保持良好关系,为我市做过较多有益事情的。
(二)在该国或该地区声望较高、影响较大、热心发展和积极推进同我市的友好交往与合作交流,并取得显著成效的。
(三)经市科委鉴定,引进的技术、设备具有先进性,投产后效益特别显著的。
(四)关心我市的公益事业,支持经济建设,无偿捐款、物,贡献较大的。
(五)经有关部门认定,在培养人才、提高管理水平,发展我市经济及市政建设、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
(六)纳入我市国际人才交流计划,从事技术开发、技术改造、科技攻关等科技合作,经市科委认定有突出贡献的。
第八条 华侨、港澳同胞投资者可以聘请国内亲友担任其代表或代理人。代理关系必须书面授权,并通过公证。受聘者应办理受聘手续。
第九条 华侨、港澳同胞投资者的亲属,凡符合其投资兴办企业招聘职工条件的,可优先录用。
第十条 华侨、港澳同胞经市计划委员会审核批准,一次性实际投资二十五万美元(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二十万美元)的,可允许其亲属一人由农村户口转为企业所在地城市(或城镇)户口;一次性实际投资五十万美元(新民市、辽中、法库、康平县四十万美元)的,允许其亲属二
人由农村户口转为企业所在地城市(或城镇)户口。
第十一条 归侨、华眷、港澳同胞眷属为我市提供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项目的,项目合同执行后,由签约单位发给介绍人一次性奖金。奖金额按该项目带出劳务人员数计发:每带出一名劳务人员,合同期内每年支付奖金人民币四百元;合同期满后每延长半年,支付奖金人民币二百
元。
第十二条 华侨、港澳同胞和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介绍外商来我市投资,由独资、合资、合作企业给予介绍人一次性奖金,从投资总额中支付。奖励标准按实际投资额的0.5%至1%发给。奖金发放的时间,在资金到位三个月内发给(以会计师事务所验资证明时间为准)。
第十三条 华侨、港澳同胞,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所提供或引荐的先进科技技术(及其信息)、先进管理、委托管理、产品样品或优良品种等,采用后确有明显效益的,采用单位应根据受益大小,发给一千元至五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金。
第十四条 华侨、港澳同胞,归侨、侨眷、港澳同胞眷属为我市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做出贡献的,由产品出口企业按出口创汇额的0.5%至1%发给中介人奖金。
第十五条 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各项奖金的发放,由区、县(市)或有关部门审批,报市侨办备案。
第十六条 侨眷、港澳同胞眷属作为中介人为我市引进外资出口创汇达一百万美元以上的,其子女升高中或市属大学时,由区、县(市)或有关部门出具证明,市侨办审核后,享受对归侨子女升学照顾的有关优惠待遇。
第十七条 本规定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侨务办公室会同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起施行。《沈阳市鼓励华侨、港澳同胞投资暂行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令〔1991〕10号)即行废止。



1997年11月6日

大连市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管理办法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管理办法
大连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管理,提高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素质和运输服务质量,根据《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是指驾驶经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证》的汽车和拖拉机、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的人员。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大连市市区公交车和市内四区出租车除外)驾驶员岗位培训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大连市交通局是本市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大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中心履行具体管理职责,并负责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管理工作。各县(市)、甘井子区、旅顺口区、金州区交通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分为六类:
第一类:重型货车(挂车、汽车列车、集装箱车、商品汽车运输车、重型载货车、零担车、罐车)岗位;
第二类:中型货车(中、小型货车、箱式车)岗位;
第三类:大型客车(大型客车、卧铺客车、双层客车)岗位;
第四类:中型客车(中、轻型客车)岗位;
第五类:小型汽车(轿车、微型客车)岗位;
第六类:拖拉机岗位。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并持有公安机关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可以申请参加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 (一)参加第一、三类岗位培训的,应具有中级以上驾驶员技术等级资格和二年以上驾驶经历; (二)参加第二、六类岗位培训的,应具
有初级以上驾驶员技术等级资格; (三)参加第四、五类岗位培训的,应具有初级以上驾驶员技术等级资格和一年以上驾驶经历。
第六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内容,分为理论科目和实际操作科目。
理论科目:包括驾驶员职业道德、道路运输法律知识、汽车保养常识、救护和消防知识。
实际操作科目:包括汽车发动机油电路故障判断与排除、汽车日常维护、救护、驾驶技能。
第七条 持有高级汽车、超重汽车列车驾驶技术等级证书以及二年制以上的汽车驾驶专业毕业的人员,除应参加第一、三类岗位实际操作科目培训外,可以不参加其他科目的培训。
持有机动车驾驶员学校单科毕(结)业证书的人员,可不参加相同科目的培训。
第八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考试,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考试合格的,发给全国统一样式的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作为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的上岗证明。
第九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单位,须持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发给的许可证。其中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的,还应持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许可手续。
申请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设备、场地、人员、资金等方面条件。具体条件由市交通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单位,须严格按照许可证核定的范围、规模、期限进行,执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使用统编教材,保证培训质量。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的,由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给予处罚:
(一)无许可证或超过许可范围,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
(二)未按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的;
(三)无驾驶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驾驶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的。
实施行政处罚,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第十二条 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岗位培训有关费用的收缴,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施行前已持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营业性道路运输机动车驾驶员上岗证、准驾证的,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期满后按本办法重新办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大连市交通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5月2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同原南斯拉夫签署的有关税收协定在我国与克罗地亚之间继续适用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我国同原南斯拉夫签署的有关税收协定在我国与克罗地亚之间继续适用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关于我国政府同原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政府签署的有关税收协定在我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之间继续适用的问题,根据我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有关方面磋商的结果,现通知如下:
我国外交部和克罗地亚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馆于1996年8月互致照会确认,下列协定在中国和克罗地亚共和国之间仍然有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联邦执行委员会关于互免国际旅客和(或)货物海洋运输收入税收的协定》(1979年3月2日于北京签字)。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联邦执行委员会关于对所得和财产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1988年12月2日于北京签字)。
我国政府和克罗地亚共和国政府于1995年1月9日在北京签署的关于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尚有待于双方完成有关法律程序后方能生效。在该协定生效之前,我国同克罗地亚共和国之间发生的涉及上述两项协定的税收问题均应分别依照该两项协定规定处理。



1997年12月22日